首页/ 政府信息公开 / 法定主动公开内容 / 乡村振兴 / 正文

我县深耕文化沃土 人文底蕴“赋彩”乡村振兴

来源:潼关县融媒体中心 发布时间:2023-12-12 09:38

近年来,我县依托潼关厚重的文化资源,以文化产业赋能乡村振兴,让非遗文化、绿色产品形成品牌效应,打造具有地方特色的文旅产业,催生文旅新业态。

从一场场精彩纷呈的文化活动,到一处处美丽宜居的村庄院落,我县将文化资源和本地主导产业有机结合,让村民“记得住乡愁”,使文化资源“活”起来,走出了一条文化先行的乡村振兴新路径。

“峰峦如聚,波涛如怒,山河表里潼关路。”我县留下了许多脍炙人口的诗篇与故事,作为乡土文化的重要部分,这些凝结着潼关的历史与民众情结的文化资源是乡村社会健康发展的根基和重要保障。按照“保护为先、利用为机、传承为本”原则,先后实施了潼关古城、十二连城烽火台、古树古村落等保护工程、非遗项目传承工程,启动了村史馆博物馆建设,建成了3座县级博物馆、28座村史馆(博物馆)。同时,还相继开展了“记住乡愁,一村一史”“乐起潼关,一村一款”等系列活动,全面激发乡土人才的活力,文联、曲协、影协等文艺文化团体如雨后春笋,三届潼关诗词大会成功举办有效推动了诗词散曲的繁荣。

豪迈粗犷的黄河老腔起源于古潼关黄河岸边,由黄河码头船工喊号子演变而来,距今有2000多年的历史。分别成立了黄河老腔艺术团、黄河老腔幼儿传承团,黄河老腔从最初村民农闲之余的自娱自乐,到成为地方优秀文化和乡村振兴的重要“声音”,在不断注入新活力的同时也增强了潼关“文化+”发展后劲。